Nuit Etoilee

现充/随心写点东西

作业01:童话故事的现实性表达 ——评动画短片《彼得与狼》主题及人物形象

200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桂冠最终花落的是一部黏土定格动画《彼得与狼》,改编自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1936年写的同名交响乐。全篇没有一句台词,全靠配乐推进故事情节。这个故事讲的是少年彼得在自家小屋之外遇到的一系列事情,帮助小鸟起飞、在冰面玩耍、在城里被欺辱、与吃掉自己鸭子伙伴的恶狼搏动…美好的童真与现实的残酷交织在一起。到最后,彼得在爷爷与他人讨价还价试图卖狼时,将狼放走,圆月蓝色的光芒普照大地,故事结束。

也许是因为自小学习管乐的原因,这部片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其片中对于原曲恰到好处的画面性转化。原曲中每种动物都用了一种乐器替代,本就有趣至极,定格动画每帧都契合上原曲的节奏,更加栩栩如生。这个故事可以用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这句话来概括。短短三十余分钟,叙事结构完整且节奏明快,将一个充满现实主义的童话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。黏土的人物造型与精致的场景使童话风格更加浓郁,但故事叙述上的细节使其流露出内核的现实性。

与原曲所表达的故事不同,恶狼最后没有被送去动物园,而是回归了山林,狼与彼得相视后奔向蓝色的月亮下的远方。我想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,并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较为浅显的主题——对于少年彼得而言,小屋之外最残酷的不是好朋友小鸭子被恶狼吃掉,而是他在城镇上所看见的种种人性之恶。

少年彼得长期与爷爷在与世隔绝的小木屋中相依为命,避开存有危险的树林和喧嚷的街道。从彼得第一次透过木屋的围墙看见屋后的世界时,眼中一瞬放出来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与渴望。在后来的剧情中,彼得与小鸭子在冰面上的玩耍更是加深了这种美好——但是,小屋之外可不只是这些。城镇场景的第一次出现时大体色调呈现灰暗,为后续剧情中彼得感受到了小屋外的残酷埋下铺垫,现实毫不留情地将他的美好感受打破。在小镇上被两个当兵的男人欺辱,朋友小鸭子被恶狼一口吃掉…彼得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法则。在小鸭子的羽毛飘到他身边时,彼得露出了狼一般的眼神。黏土造型在此刻加深了彼得的眼神,他意识到逃遁是无法解决这个弱肉强食世界的问题的,让人眼前一亮。可归根到底彼得是一个善良的孩子,所以在最后他感受到人们对动物的残忍,放走了狼。但我认为放走狼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相视的瞬间,彼得与狼在对方的双眼中找到了相似性,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——彼得发现狼和他一样都是渴望自由的,所以他既要给自己自由还要给他人自由。狼所做的事虽看起来是残忍的,却是顺应他的本性,而小镇里人们的所作所为一切都在背道而行。

他们完成了一次和解,所以彼得才会做出看似不合理的举动,他们才会并肩同行。

小屋之外是什么?在这部动画里,彼得是一个人类美好性格的结合体,与他周边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。制作者在这部动画中对于童话故事的现实性表达,是对如今世界变化的深深忧虑。与其变成小镇上那些比恶狼还残忍的人类,倒不如跟随蓝色的月光,奔向远方。

评论(1)

热度(1)